航天信息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学术委员会,共绘发展蓝图
10月20日,中国电科航天信息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北京召开会议,宣布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这标志着筹备、组建、试运行历时2年有余的航天信息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迈进正式运行阶段。
学术委员会主任系来自武汉大学的龚健雅院士,参会的九位委员系来自总参测绘研究所、解放军理工大学、国土部土勘院遥感所、中国电信、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电科等单位的专家。阵容强大的学术委员会昭示着重点实验室蓬勃的朝气和生命力。
我所作为该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所长涂天杰出席会议并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重点实验室主任汪春霆,向学术委员会汇报了近期的工作;学术委员会集体审议了学术委员会章程和“十三五”发展规划。
重点实验室的建立,是应时而生,应需而建。它的建立,是中国电科抓住航天信息应用产业发展机遇,集中优势、整合力量的结果,也是为了满足我国航天信息应用系统发展,以需求为牵引,以技术为推动,勇于承担使命的需要。它的成立,为中国电科在该领域从单兵作战的1.0时代迈入有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协同作战2.0时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四个研究方向重点突出,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电科在航天领域的发展。未来,实验室将重点在空间信息网络应用技术、遥感信息应用技术、飞行器测控与应用技术、空间时空基准技术等四个方向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力争突破并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加强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培养一批该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推进航天信息应用系统装备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开放的基金,开放的发展思路,重点实验室将以开放的姿态走向她的未来。共计400万的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参研单位均已通过审核,即将签订合同。2015年,为加强航天信息技术新概念、新思想、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研究,充分利用高校及其他科研院所的理论基础和人才优势,开放基金将更突出开放性。截止10月18日,重点实验室已收到来自国内著名高校、研究所的102份指南建议。
审议发展规划,中长期发展目标指引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未来5年,重点实验室将实现她的第一轮发展:完善航天信息综合应用研发平台建设,研究和试验条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在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一批基础性重大创新研究成果, 在各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在人才培养方面,造就具有一支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的科技创新团队。到2030年,将把重点实验室打造成国际一流的航天信息应用系统研究发展基地,为我国航天信息应用新装备研制和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
会上,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围绕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龚健雅院士对实验室的研究内容、发展思路及实验室定位提出了指导意见,建议实验室的研究更加着眼于基础理论的学术研究,在基础性、前沿性技术领域中鼓励探索性研究,为航天信息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学术委员会的委员们也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做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