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我所两名技能人才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日前,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表彰第十三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的决定,授予王刚等30名同志“中华技能奖”荣誉称号,授予苏然等299名同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该奖项为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最高政府奖项。
我所小件加工中心的许乐军同志和天线工艺与制造室的夏立同志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该奖项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培养大批具有优秀品质、高超技艺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引导广大劳动者钻研技术业务,走技能成才之路;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许乐军
为挖掘高性能设备的效益,发挥高级技能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2014年7月1日,54所成立了以省技术能手、高级技师许乐军为命名的工作室。许乐军带领8个人的团队在第一年就完成了微组装产品加工技术攻关,完成内部培训,提高了该类产品的质量水平,进而提高了电路人员调试效率。
这个以瞄准精密制造、探索开发新产品为目的工作室成立至今,成果显著,在不知不觉间改变着54所生产加工的模式。
许乐军1983年入所,在3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兢兢业业,以极大的兴趣和爱好,在平凡的岗位上一路成长,获得了众多荣誉。1984年,入所刚满一年,21岁的他在河北省百万职工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中,获得钳工组第一名,被授予“河北省技术能手”称号。
他自小热爱动手自制小玩具、小器件,这种热爱一直延续到他所从事的生产制造的实践中,为此,为所里生产制造立下汗马功劳的他,拒绝了所里为他转干的机会,坚持在工人岗位上,默默奉献数十年,以技能和工艺的进步为追求,实践他的人生价值,带来诸多技能和工艺的进步。他独创了“刀具反装定位”法,增加了数控折弯机的加工范围,节约了大量刀具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这一革新获得2005年合理化建议一等奖。
不独爱岗敬业,更重言传身教。他带的两个徒弟现在均已经成为生产中的技术骨干,其中一人在1997及2006年所青工技术比武活动中被授予五十四所“青年技术能手”称号。
夏立
在多项国家重大工程和项目中,夏立承担了卫星天线的装配任务。65米射电望远镜 、 嫦娥工程 、北斗工程 、索马里护航船站、 国庆阅兵,抗战阅兵 、远望系列船、 国家地震局应急通信工程 、中央电视台上星站等项目里都有他和他带领的团队的身影。五十四所专门成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技术小组,在他的带领下,编写工艺文件,通过流水作业、规范操作,实现了“30分钟装配一台高精度的小型通信天线 ”的业绩。
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其性能达到“世界第四、亚洲第一”,在该任务中,夏立负责方位俯仰控制装置的装配任务,该装置是控制天线转动的核心设备,直接决定了65米天线的指向精度。该任务的关键在于P2级轴承、钢码盘的装配。P2级轴承的装配精度要求很高,考验钳工最顶级的装配技术。钢码盘的装配难点在于装配的终端间隙需要达到0.004毫米的精度,是目前天线控制设备中精度要求最高的,直接决定了65米射电望远镜的性能。
0.004毫米的装配精度,是目前机器替代不了的,只能靠钳工通过经验反复观察和测算,寻找零件的移动变形量,是对钳工的技术、心理素质、经验等全方位的考验。
夏立高水平的技术,使方位俯仰控制装置完全达到了装配要求,从而确保了65米天线的指向精度能够达到3角秒的苛刻要求。
作为一名钳工,只要按照设计师的图纸将设备精确装配,就算圆满完成任务。但夏立不止于此,作为单位高技能带头人,他经常出现在新产品预研定型的技术分析会上。“现在机械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但钳工工种没有消失,就是因为在特殊环境、特殊结构上需要超高精度装配,这是机械做不到的。”夏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