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情系太空的无悔青春——记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卫星通信专家郝学坤
时间:2017-06-06来源:五十四研究所作者:五十四研究所字号:大中小打印:
郝学坤,卫通专业部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解放军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后,在54所读博士后,后留所工作。作为卫星通信领域新生代科研带头人,郝学坤倾心构筑卫星通信事业,短短十几年硕果累累,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等。他曾获54所立大功、“所级科技贡献奖”、 “共产党员标兵”、“中国电科七好优秀党员”等表彰,先后荣获河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博士后、集团十大科技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今年,他被评为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被誉为“通天盖地”的卫星通信,是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神经网络,也是未来信息化战争通信保障的主要手段和构筑我国网信事业的重要基石。习总书记曾强调,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我国地形复杂,疆域辽阔,发展自主可控的卫星通信尤为重要和迫切。肩负着这样的责任和使命,郝学坤如同夸父追日一般的追逐着他心中的卫星通信事业,把对国防通信现代化建设的无限忠诚书写在万里高空之上。
十年磨剑:打破国外30年垄断研发我国第一代TDMA卫星通信系统
作为单位的核心技术骨干,郝学坤具有敏锐的学术思想、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踏实的科研作风。作为第一代我国自主可控的MF-TDMA(以下简称TDMA)卫星通信系统项目组核心负责人之一,他负责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制,面对的是中国在该卫星通信领域的一个空白。国内几代人的奋斗留下的是一堆没有攻克的技术难关,国外的技术封锁让他无任何经验可借鉴,他的团队还太年轻,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在这个课题上有所斩获,实在是太难。但是,既然选择了投身于科学技术工作,就要担负起领导的重托和队友的信任。
于是,他带着军人特有的坚毅和执着,用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信念,带领着这群敢做敢为的年轻人奋斗在卫星通信领域的最前沿。为了搞好工作,他不知加了多少个班,放弃了多少个节假日;为了搞好工作,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他和爱人孩子分居两地,对家的亏欠只能深埋心底。只是为了那份毅然承担重任的果敢,为了带领团队攻坚向前的承诺,他要把自己的理想、才华、青春、热血和汗水毫不保留地奉献给这庄严的选择。最终他组织突破了TDMA卫星通信系统的多项核心关键技术,获授权发明专利十多项,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个自主可控的TDMA卫星通信系统。该项目的成功对于打破我国该类产品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对提高我国卫星通信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意义。郝学坤带领团队研制的系统,经鉴定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获得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亿元以上,并在汶川地震救援等重大应急保障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断创新:主持研制二代TDMA卫星通信系统和产品,创造40亿经济效益
科研工作岗位其实是另一种竞技场,在这里,新技术日新月异,新竞技者后浪赶前浪,在这样的岗位上工作,不仅要把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融入到思想里,更要体现在行动上,中国的卫星通信事业与世界卫星通信大国相比,起步晚、差距大、投入少、资源紧,要在这样的条件下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需要极高标准的工作质量和百倍的精力投入。需要常年坚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信念。面对成功,郝学坤并没有松懈,而是不断创新。第一代TDMA卫星通信系统及产品刚刚投入使用,第二代系统又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设计与研制。
郝学坤先后创新性提出并设计了一整套新系统体制与方案,突破和解决了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针对小口径天线地球站、复杂电磁环境中组网通信难题,他还创新性提出和设计了跳频与变速率时分多址结合的星地一体化技术体制和方案,并组织解决了核心关键技术,对推动我国卫星通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郝学坤创新性提出并设计了多个基于TDMA体制的新系统,引导了我国自主研发的TDMA卫星通信技术未来发展。既为第二代系统研制方案的最终确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第三代系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郝学坤主持研制的第二代TDMA卫星通信系统和产品,现已成体系、成建制的大量装备生产使用,截止目前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0亿元以上,并在载人航天工程、索马里护航等多项重大保障任务中做出了突出贡献。项目成果已先后获得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一路前行:盯紧前沿,将TDMA卫星通信系统做到世界领先
创新之路,永无止境,只有勇往直前才能站在世界之巅。第二代系统的研制还没落幕,第三代系统的研制已在筹划组织中,他带领着他的团队又开始了新的征程。这一次,目标是更先进的一代,涉及的关键技术之多,出乎多数人的预料。第三代是研制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个静止轨道多波束大容量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系统采用多项先进技术,关键技术中的任何一项拿出来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都能填补国内空白。项目的联试环境设备是由几十个机柜上百余套自研和配套设备搭建起来的,500平米的联试大厅都显得紧张。该系统研制成功后将大批量装备生产,极大提高我国卫星通信设备小型化、宽带应用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外界听到或看到的多是丰收和喜悦,只有工作在这里的人才能更深的体会到这累累的硕果源自科研人员多么辛勤的付出和工作。目前,他和技术团队正承担的科研工作产生直接经费累计约5亿元,承担课题所研制的产品将成为我国未来十余年自主研发卫星通信核心产品之一,经济效益将达百亿元以上;承担的预先研究课题研制完成后,将直接促进我国未来十余年自主研发的宽带卫星通信发展。
培养团队:团队强才能立于制胜之地
常言讲,创业容易守业难。从带领十余人的研发团队到现在的上百人,团队却依然保持着团队成立之初的活力和斗志,高效规范的研发作风是团队快速发展的基础。作为团队带头人,通过制定合理的研发过程控制机制,推行研发设计、实现和测试分离,为研发人员理清发展思路和重点,配备研发辅助人员,为研发人员实施减负计划,凝神聚智,提高研发效率和水平。注重人才培养,统一思想和构建和谐氛围是打造钢铁研发团队健康成长的保障。作为卫通部领导和学术带头人,充分发挥党组织及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开展团队的思想建设,提高团队的战斗力。使团队成员牢固树立“团队荣则个人荣、团队兴则个人幸”的思想,通过协调个人目标与团队发展愿景,帮助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导航,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注重每一个人才培养的同时,也优化了团队人力资源配置,加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茫茫太空,运行着一颗颗我国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寄托着新一代卫星通信人的光荣与梦想。使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郝学坤为自己付出的青春和年华而无怨无悔。因为,他的人生因此而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