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被“隔离”的七天——职工医院石冀平同志回忆医学观察点的工作点滴
她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54所职工医院的一名医生,还是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名美丽的逆行者。
她的心路历程,让我们看到了最美逆行者们的大爱!
以下,是54所职工医院石冀平的回忆录……

2020年1月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春节,贺岁档电影轮番撤档,家里接连取消了聚会、出行计划。春节假期,我安静的待在家里,守着电视、捧着手机,关注着时事的一举一动,思想上也做好了准备。
从2019年12月初武汉出现的“不明肺炎”,那时候大家都还没有预料到会有今天这样“大门紧闭、足不出户”的情况,到大年三十、初一医院接连召开的紧急疫情防控会议,每个人的神经都开始紧张起来。我意识到,这将是一场严肃的“战疫”了。在叮嘱家人做好防护、减少外出、定时消毒的同时,我也做好了随时被紧急召回的准备。科室里有未婚的同事、“刚刚上任”的新手父母、需要照顾长辈的“顶梁柱”,而我有二十多年的内科执业经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曾经参加过“非典”的发热门诊,有一定的防护防疫经验,这些年又自考了心理咨询师,无论是身体、心理还是经验,我对自己都有信心。
1月31日深夜,正在休假的我接到院领导的紧急通知:街道办事处对有疫区接触史的人员进行统一隔离安置,需要医护人员进驻,进行医学观察。到了我上战场的时候了,简单的收拾了些换洗衣物,叮嘱了家里几句,院领导亲自送我到了隔离点,嘱咐我一定做好个人防护,有困难找院里。
刚刚被征用的隔离点,防疫设施和流程还不规范,正好碰上全国疫情日益严峻,病例不断上升、疫区不断扩大,隔离点里每个人的情绪都比较紧张。但工作还要有条不紊地进行。为尽快开展工作,我连夜学习防疫知识,按照新拿到的隔离医学观察场所设置管理标准,结合在“非典”发热门诊工作时的经验,对隔离点的防疫流程进行规范,对工作人员进行自身防护培训,对隔离点室内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杀指导。
早上7点,我穿好隔离服,戴好手套、口罩、防护镜,开始对污染区域进行巡检,对隔离期满的人员进行健康评估,毕竟每个人都归心似箭。8点开始发放配比好的消毒液以及早饭、牙具等生活用品,和观察人员简单地进行沟通,不仅要了解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也要观察大家的心理情况和情绪状态。这里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情绪失控而导致的突发事件。9点开始体温测量和环境消杀,对隔离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消毒处理。与隔离人员建立微信群,随时交流,解决问题,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的难度并不大,个人感觉主要在细心观察、规范操作。晚上填写好一天的工作报表,跟街道工作人员沟通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内容……待大家都休息了,微信群里安静了,往往已是深夜。
隔离点的人有从武汉旅游回来的本地人,有过来探亲的武汉人,有路途上接触过疫区的人员,每个人心理压力都很大。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某医院的医护人员,刚和朋友从武汉旅游回来,她签了请战书——若有战,召必回!可是现在却被隔离。同事一批批的去了一线,她着急,但还是在群里帮我安抚大家的情绪,引导大家做瑜伽、做运动,感同身受地鼓励大家,可能也是安抚自己。
原本两天的工作我申请延期至七天,因为隔离点的工作感染风险高,我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我是党员,我能坚持,就不想再增加一位同事的工作风险。这次疫情,医护人员是战士,在打一场前所未有的残酷遭遇战,可以说是前赴后继、冲锋不止;新冠肺炎患者和主动配合隔离的人员也是战士,誓与病毒死磕到底;隔离点每一位后勤工作人员更是战士,没有支援哪来必胜的信心?!
向所有的勇士致敬!
执行主编/龚敏康 责编/庄芳 校对/李燕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