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国外做项目,心思故土月更明|54所技术人员的海外“独白”
天南海北,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五十四所人扎根做项目的身影。
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的肆虐和蔓延,让很多在海外做项目的54所技术人员转瞬“困守孤城”。可是,困难消磨不了他们的意志,一腔去国怀乡的热情,终归会转化为干事的不竭动力。
今天,我们来倾听一个在沙特坚守的同志的内心独白。
人物:曹嘉元 单位:微散专业部 地点:沙特
“闭关防疫”的日子殊为枯燥。自从“新冠”疫情在沙特发端以来,防疫工作已开展了将近两个月。每日工作之余,便只好在宿舍读读书、写写字、看看新闻。所幸此处的操场还算空旷,工作组便允准大家闲暇时在
操场上“放放风”。我自然十分珍视这难得可以“逃脱藩篱”的时光。吃过晚饭,略歇上一歇,便同往常一般,戴上口罩出门了。

沿着柔软的塑胶跑道不紧不慢地踱着步子,迎面吹来几许微风,扫去了日间太阳的余温。抬眼望去,一轮新月正被粲然星斗缓缓托起,像新娘披上了缀满水晶的纱裙,偶有浮云飘过,却又似少女幽会情郎时的羞怯。在古人的意象里,明月与故乡总有着斩不断的联系,想来此时的故乡也应该已是月上中天了吧。掰指算来,自去年年末去国离家,我已在异乡待了五月有余。
有人说,岁月里值得留恋的东西不多,故乡秋夜里高悬的明月,和少年脸上稚气未脱的笑容。于是又记起儿时的夜晚在老宅房顶上纳凉的往事。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邻家的小妹妹正断断续续地弹着钢琴,树上的蝉和草里的蟋蟀也在互不示弱地斗嘴。那时的天空还很澄澈,搬个小凳子坐在房顶,甚至可以看到远处月光下随风摇曳的麦田,头顶的星星也仿佛近在咫尺。母亲耐心的教我分辨天上的北斗七星,可我却怎么也找不到藏在星海里的那柄“勺子”,母亲还总是因此笑骂我笨到了家。
前日与母亲通了微信电话,碎碎念的总是些生活里的琐事,又说家里一切都好,叮嘱我“努力加餐饭”。光阴流转,皱纹悄悄爬上了她的眼角和额头,华发也把当年的青丝换下了大半。从懂事起,总是莽莽撞撞,一心要去看看更远方的风景,一心要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哪怕碰个头破血流。工作之后的日子,出差成了家常便饭,多年夙愿也终于达成,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乃至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却又常常在看见明月的时候开始怀念故乡那片土地。
人们总是说“热土难离”,又说“月是故乡明”。中国人的说法从来都那么含蓄,其实,难离的哪里仅仅会是那片热土,难舍的又哪里仅仅会是那轮明月。真正让我们牵挂心头的,不过是那片土地承载的情感和故事,不过是那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人。
月亮不知何时又在云层里躲了起来,看下时间,也是该回去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