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前行的力量 | 吹响奋斗的号角
今年突发的疫情,阻挡不了五十四所人前行的脚步。54所航天专业部从六个研究室遴选六个先进典型,评为季度员工之星,选树身边的榜样,吹响奋斗的号角。
愿他们身上的经验,为我们引路;
他们身上的精神,鼓舞我们前行。
01 系统论证室 孔永飞
孔永飞,航天专业部系统论证室一个优秀的组长,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技术骨干。该组参与了航天部大部分科研生产项目,任务量巨大,他一人身兼多个课题,头脑灵活、思路清晰、经验丰富,在同事遇到难题时会主动帮忙分析,倍受同事的依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乐趣,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他生活中无止的乐趣,以兴趣为动力,以辛勤铸成就。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孔永飞的丰富经验都来源于工作中的日积月累。每个课题结题,他的笔记本都会增加些许厚度。工程调试、项目联试中遇到的每个问题、解决方案,都清清楚楚地在上边记录,顺便还整理出规范的联试步骤。以后再遇到相似问题,拿出当年的笔记,一切迎刃而解。无论多忙,他都会坚持写日志,常常教导新人的一句话就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02 办公室 王旭亮
王旭亮是航天专业部计划管理人员。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这是他信奉的工作理念。自2月10日复工以来,由于疫情原因,内外部资源无法保证和项目进度不能拖延,成为他着力解决的一对矛盾。
为此,他细化每一个分机的研制进度,落实每一个生产工序的衔接,开放思路,想尽办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追赶时间。早来晚走,已成工作常态;脚步不停,电话不断,已成家常便饭。计划管理工作,繁杂而琐碎,只有认真化繁杂的工作为简单、清晰,把琐碎的事情变得有条理,才能保证项目按期进行。他常说,我们计划员的价值就是体现在一次次问题的解决,保证一个个项目顺利出所。

03 工程研发室 张喜明
张喜明,航天专业部测运控领域的技术带头人和大型项目总师。他热爱从事的国防事业,在防疫形式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他带领投标团队对系统的关键技术、用户关心的焦点问题进行了透彻分析,高质量完成了某15米口径多频段测控数传天线系统投标文件的编制和现场答辩任务,获得了评委专家和用户的认可,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中标这个重大项目。
该项目的成功中标巩固了54所在高轨卫星测运控领域的优势地位,同时进一步增强了54所在航天测运控领域的总体地位!

04 信息应用室 李峰
李峰作为某重大项目负责人,面对疫情带来的压力,在春节和单位未复工期间,一直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和国家疫情防控措施,并积极与设备厂家、课题组成员、所计划处、用户单位沟通,为项目顺利开展做了充分准备。
这段时间里,他没有休过周末,每天加班到晚上11点,深入项目研制的各个环节,事必躬亲,积极组织召开项目日例会,每天了解项目进展情况、针对问题给出解决方案、调整细化第二天工作安排。他多次与项目测试人员进行深入沟通,支撑项目测试人员尽快了解项目,加快测试进度;督促设备厂家加快供货速度;制定联调联试方案,配合计划协管安排外协单位人员住宿、吃饭问题。充分的沟通,保证了项目顺利进行。由于项目组新员工较多,工作经验不足,作为项目负责人,他还不厌其烦地向新员工讲解软件科研生产流程、分享软件编码经验等,并合理安排新员工工作任务,使项目组成员每个人都能发挥最大价值,工作技能和经验得到快速提升。

05 任务管控室 孔庆玲
孔庆玲是一个有担当、有激情的人。她敢于承担责任,极力追求完美,负责多个项目研制工作的同时,迎难而上,夜以继日,带领团队克服一个个困难,解决一个个问题,拿下一个新项目的投标。她是一个兢兢业业,严于律己,务实笃行的人。为保证海洋局站网、应急快响等多个项目的研制,她长期驻守现场,不能陪伴孩子;她身体力行,亲力亲为解决各种问题,受到用户的好评。作为高分团队一员,积极参加抗疫工作,疫情期间坚守科研一线,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全程观测提供技术支撑。
她是一个政治合格,作风过硬,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人。紧张工作的同时,她承担着第五党支部书记工作,是公认的第五党支部的核心和灵魂,多次组织上党课,讲党课,心得体会等活动;带头冲在一线,干在实处,身体力行积极参加所里组织的抗疫值班,将第五党支部建设成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

06 测控运管室 武俊鹏
武俊鹏近半年来承担了多个项目的系统监控软件研制工作。尽管已经入所多年,但是面对多个项目并行进展,时间对他来说,还是显得十分紧迫。但是,好在他能吃苦、肯吃苦,有韧性。遇到技术问题,加班加点也要弄清楚,为此,他经常向同事们请教,他说,他有幸分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一起梳理分析,集众人的智慧,难题往往也就迎刃而解。心理压力大的时候,同事间互相开涮打闹,一个善意的玩笑就平复了焦虑的情绪。他还记得,一次在西昌发射场,遥望火箭腾空而起,看着自己研制的设备为之保驾护航,“我们的努力犹如一团小小的火焰助力火箭飞向太空,飞向更远的星辰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