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出征”的国际业务团队│ 致敬坚守海外的五十四所人
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时,54所某国安保项目开发团队危中见机,逆行开拓,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国际业务“谋划大项、布局未来”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世界不再畅通,对国际业务形成了极大的冲击。2月份,来自某国用户要求实物演示测试的邀请给54所的国际业务带来一缕曙光。
为了抓住这难得的市场开拓机会,团队的4名成员争分夺秒,在集团公司大力支持下迅速办好手续,踏上开拓市场的征程。
“海外小分队”出发时,国内疫情还在肆虐;当国内的疫情基本被控制住时,国外的疫情却蔓延开来,而此时,正是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他们不畏当地严峻的新冠疫情,在异国他乡的90余天里,奋战在40多度的高温下,经受了连续24小时作战的考验,在那片测试的土地上,荒漠被他们的汗水浇灌,交替轮转的日月与他们为伴。

项目主管周一帆,是海外小分队的“大管家”。为使项目顺利推进,频繁组织远程技术讨论;为保障测试效果,彻夜编写测试用例;为系统测试充当测试目标,在高温高强紫外线的环境下连续作业,脖子晒爆好几层皮;不断为团队打气,协调解决后勤和防疫保障条件。他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感染和带动着大家一起往前走。

乔泽家主要负责系统软件,系统开始部署的第一天,他正蜷在车内紧张调试,突然收到系统报警,发现在几百米远处有可疑目标出现。来不及多想,乔泽家赶紧通知用户,并操作设备录取相关数据用以留证。留证后他们发现目标人数较多,急忙找出扳手、铁锁链等工具以备自卫,等候用户的到来。乔泽家拿着扳手的那一幕被拍了下来。事后他说,警报想起的时候,他只知机会难得,正好测试安保系统的性能,根本没顾上想危不危险。

葛翔负责的分系统需要频繁采集数据训练。这期间,前线其他人员是每天两人四班倒,而葛翔是一个人连轴转。困了累了,就在泡沫垫上休息一会儿,到点爬起来继续录取数据。经过六昼夜的奋战,新的AI模型正式上线,识别效果达到100%。喜人的数据,背后藏着葛翔的熊猫眼、鸡窝头和胜利的笑容。
赵明立负责探测分系统。在他心里,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由于测试现场环境复杂,造成探测虚警较多,系统的正常运行受到极大挑战。测试期间,赵明立反复验证不同参数条件下的探测效果,最终有效解决了虚警问题。
国外艰险如此,在国内提供支撑的项目组成员同样并不轻松。白天要进行试验,前线的工作汇报、项目组的会议讨论,常常集中放在晚上进行。由于国内外4个小时的时差,结束时,往往是国内的深夜。对团队成员张学军、刘斌禄、穆立波、刘振芳、孙爱军、辜岷等同志而言,凌晨两三点回家、清晨准时到岗已成为常态。两个月过去,增多的白发、沧桑的面容记载着他们为项目忘我工作的这段时光。

联试房的椅子还残留着睡觉的余温,那是武凯、王文帅、马海宁、董礼、张梦宇等为了实现系统软件自动化、智能化等功能,引进一系列智能化处理模型算法,在最短时间内攻克难题而搭建的临时住所;实在熬不住就小憩片刻,接续战斗是他们最好的减肥利器。年轻的科研人员,靠着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将一个又一个难题攻破。
任务执行后期,海外疫情快速蔓延,用户国确诊人数不断攀升,现场防疫压力空前。受疫情影响,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防疫措施,如宵禁、阶段性24小时禁止外出等,为正常工作开展带来诸多挑战。
海外小分队没有退缩、没有逃避、没有抱怨,他们按照当地和54所防控指导制定防控规范,在充分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积极同用户沟通获取工作许可,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工作计划。为降低疫情对工作进展的影响,团队执行24小时轮班制,不间断工作,有序保障进度,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测试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也得到了用户的肯定。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海外疫情迅速蔓延,封国、取消航班、分流隔离,对于每一个同胞来说,最渴望的莫过于早日回家。本该带着胜利回国的团组虽因疫情滞留,但所里的支持与支撑使团组人员并不畏惧,口罩紧缺,家里给寄!物资匮乏,家里给协调!航班停飞,家里想办法!平安归来,是所有人最大的愿望。
3个多月的坚守,为这个即将落地的国际项目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用户认可、合作达成,是对项目团队前后方所有努力最大的肯定。他们的付出和担当,给平凡的岗位镀上了耀眼的光辉,他们就是我们的英雄。
疫情肆虐,迎着料峭寒风,他们义无反顾、逆行出征;山河无恙,已是春去夏来,他们披肝沥胆、即将凯旋而归。他们用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工作者“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凡是未来,皆蕴希望。他们在这次疫情重压之下的跨国行动中经受了磨炼、增长了本领,凝聚起抗击疫情和推动国际业务发展的坚强力量,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他们的成长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感谢国际业务部、指控专业部供稿,向坚守海外的五十四所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