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党员芦涛:一颗红心向事业 青春浩气踏难关
时间:2020-07-07来源:五十四研究所作者:五十四研究所字号:大中小打印: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99岁生日。在集团公司召开的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上,54所技术骨干、党员芦涛被集团公司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芦涛,男,198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2013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入职中国电科54所电子战专业部,现任职专业部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石家庄市青年拔尖人才,54所青年专家、青年科技委副主任委员。荣获“54所级科技贡献奖”、“记功”等荣誉称号,多次被“通报表扬”;荣获“技术创新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技术进步奖”等多个奖项。
作为一名党员,芦涛同志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提升自身政治素质的必修课题,在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承担重要科研任务的同时,非常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素养的提升。近年来,作为总设计师或副总设计师,他双肩挑重任,承担重点项目10余项,涉及多个领域,项目总合同额近9亿元。项目研制过程中,他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创先争优,树标立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某系统是一项重点工程,也是54所的年度重点课题。在一年的时间里,新研十余套装备,技术难度高,涉及用户多,装备量大,是一个难啃的系统工程。
青春浩气走千山。作为课题主要负责人,芦涛全面负责几个关键技术攻关、系统平面联试、外场联试、测试等工作。他带领课题组全身心投入,为了打赢这场硬仗,他日复一日连轴转,几乎全年无休。
任务重时间紧?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他从各处挤时间。每天在各个设备车之间来回上下,他基本都是小跑着来。在外试验场开展联合测试的时候,时值寒冬,阴冷湿滑,一天晚上,他在下某辆设备车的时候不慎从登舱梯上摔下,虽然只是手臂摔伤,但疼痛入心,严寒又加剧了疼痛。“轻伤不下火线”,哪有时间修养?他简单地涂点药膏,强忍着继续投入到紧张而忙碌的外场联试中,一坚持就是两个多月,所幸没有留下后遗症。在外场艰苦的条件下,他带领项目组解决了遇到的诸多技术难题,顺利完成系统验收。
苦心人,天不负。应用户要求,他带队去外地参加为期20余天的演习,在近似实战化的检验中,这些装备性能优越、稳定可靠,获得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他负责研制的装备,参加了国庆70周年阅兵,光荣地接受了全国人民的检阅。
在某重点课题中,要设计并研制一款新系统。该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在国内尚属首次提出,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很少。
山高高不过人的脚。芦涛带领课题组,不畏艰难,开展深入论证,详细设计实施方案,做了大量的仿真和模拟试验,最终研制出了一款稳定可靠的系统。
党员的先进性在实干中保持。在艰难的课题研发中,他深知自己既是技术攻关负责人,又是一名党员,责无旁贷。他带领大家,一点点瓦解如山的任务,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获得了两项专利。在某地开展的对真实数据的技术试验中,该系统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项目获得了中国电科科学技术二等奖。
一个以技术立身的研究所,永远的生命力是创新。
芦涛同志不仅通信基础理论知识扎实,而且善于学习,并将所学化于实践。工作以来,他以技术创新为己任,承担了多项关键技术攻关。
某重点型号投标项目不仅经费额度大,且关乎54所在该领域的总体地位。对某未知数据分析解译是该项目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也是关乎投标成败的关键所在。
凭借多年的数据分析处理经验,芦涛毅然承接了对该数据分析解译的专题任务。一开始,他也十分发怵,但是,他心里始终有一个坚定的声音,让他一步步往前走。一次次外场采集数据,一点点试探着摸索,一步步深入分析,每前进一层,心中的喜悦和激动便增加一分……
最终,他攻克了难关,数据分析成果有力支撑了项目中标,同时还填补了54所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获得了“技术创新成果奖”一等奖。他说,每当看到辛苦努力结出果实,连续熬夜加班的辛苦疲惫也瞬间消散了。
荣誉属于过去,未来更需努力。芦涛说,他将牢记军工人的初心和使命,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再接再厉,争取为国家研制出更多管用、好用的装备,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