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奋楫 | 高温下的“特殊作业”
夏天在人们的努力中悄悄溜走,秋老虎却依然不能小觑。在54所科研生产线上,有那么一些岗位,需要忍受高温的“炙烤”,需要经受住“闷热”的“烤验”。 今天,我们一起看看,那些特殊岗位上的“热火朝天”!
七月底,54所装备制造部某天线任务开始测试。
这批任务共计一百多台,任务交付节点为八月中旬。四个人、两台测试仪器的资源,按天计算,每天必须完成八台的任务量才能按期交付。
这批天线每台测试指标有十几个频点,加上上台、拆装、搬卸,每台测试用时需两个半小时。由于天线测试复杂,需要跟踪测试,为保进度,测试团队想方设法改进工装提高工作效率。

室外的蚊子肆意叮咬,场地边杂草泛着潮热,火辣的太阳把设备和地面烤得滚烫。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刘振卫、高勇虎、田利杰、周华立等四个小伙子,从三月份到现在一直坚守在这里,黝黑的皮肤、汗湿的衣服是他们努力工作、不辞辛苦的真实写照;场地边爬满黄花的丝瓜架,看到了他们积极、乐观、向上的工作状态。

沿着楼梯拾阶而上,来到四楼,明显感觉到温度骤然升高。通往楼顶的楼梯拐角,刚刚搭建好另一组天线测试环境,这里只有一个小小的平台,没有空调,也不通风,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而这个区域电梯根本无法到达,接下来将在这里测试的四百台天线得靠员工搬上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军工精神,我们依然在坚守。

进入二伏天后,也进入了每年最酷热难耐的季节,稍微一动就是一身汗。走进喷漆厂房,一股热浪迎面而来,受特种作业现场要求,喷漆场地没有空调、作业时不能排风,由于温度高,每天需要靠喷水降温,伏天湿度本就很大,加上油漆和水的蒸发,完全是“蒸笼和桑拿”的感觉,墙上的温湿度表上显示湿度达66%。

满身防护严严实实的的喷漆工,却依然在这里忙碌着。一张张汗如雨下的脸庞、滴着水的头发和湿透的防护衣,让我们再一次感觉到现场的火热和工作的火热。“这几年环境改善很多,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朴实无华的话语体现出平凡中的伟大!

据统计,从7月23日陆续进场,到8月7日要求交付的装车任务共计20多辆车、5种车型。
这几批任务,机装设备种类多者达几十种,线缆布设多者达八百根,仅这一项就需要一天多的时间。

某型车是第一次在装备制造部进行总装,车外天线数量达十多种,受场地高度及测试环境的约束,需要外场、室内交替作业,还得外协厂家、专业部和制造部多家交叉作业。经过详细策划、首车试装、多方配合,十辆车用十天的时间全部完成。

坚持以“工艺牵引、状态控制、首车先行、批量复制”的装车管理模式,车辆总装又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依照一级工艺路线,按工序提前一天完成齐套出库,既保证了任务的顺利进行,也规范了现场管理;装车计划从起初的无从计划到按工序的粗放计划,到依据图纸编制的工艺文件并结合批次车辆实际情况进行编制的T0计划,进一步向均衡装车计划迈进。8月预计将迎来更大的装车任务高峰, 他们已经准备好了!
火热的季节,火样的热情。战高温,他们挥汗如雨,斗酷暑,这里激情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