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神器”长八首发!54所通信测控系统守护其成功发射!
12月22日12时37分,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次飞行试验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实施,火箭飞行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54所精心编织的通信测控“天罗地网”,又一次荣担使命,执行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全程守护其飞天之旅。
在这次首飞任务中,作为我国最早从事通信测控技术的骨干研究机构,54所“通信测控网”从南至北,从西至东,虽然肉眼看不到,却覆盖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空,在茫茫的深海之上,在国外偏远的沙漠戈壁,疏而不漏,保证长八任务的圆满实施。
在这张“无形”却“有力”的通信测控“天罗地网”上,点缀着一个个遥观苍穹的“眼睛”、倾听天外声音的“耳朵”、控制飞行器安全的“无形之手”,这些布在各地、海上的通信测控站点,接收和发布指令,采集和传输数据,为长八飞行任务提供精准的测控技术保障和数据传输服务。
54所研制的地面安全遥控系统是火箭发射任务的必要条件,是最低发射条件之一。安控系统采用新一代技术体制,突破了调制/解调的某项关键技术,提高了安全遥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火箭发射的“安全锁”和“保险绳”。

▲54所研制的安控系统(历史照片,记者黄国畅拍摄)
54所研制的多型号统一测控系统,编织成疏而不漏的“测控网”,在火箭发射以及卫星入轨的全过程,通过接收和发送指令,精确测量火箭的速度、距离、飞行姿态和角度,接收遥测和数传信息,为长八顺利发射、提供精准的测量数据,精准控制飞行器正常运行和任务实施。可以说,测控系统犹如一只“无形之手”,遥遥控制火箭顺利升空和安全运行。
长八离不开强大的航天测控手段对它的精准测量和控制。54所某测控系统总师张新社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通信测控技术不断在进步。我们研制的通信测控网已经做到全覆盖、高精度、高清晰、超宽带,有足够的能力为航天任务发射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54所研制的卫星通信系统也时刻发挥着它“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作用。卫星通信系统负责搭建文昌与其他指挥中心的卫通链路,将任务过程中的关键数据传输至参试单位,它是这张通信测控网的神经系统。“它就是指挥中心的眼睛、耳朵。‘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之所以成为现实,靠的就是它。”54所卫星通信系统总师李晓芳说,“不断采用新的技术体制,让画面和语音更连续、更清晰、传输更快,是我们的使命。”

▲54所研制的文昌卫通站
据悉,54所还为文昌发射中心研制了实况电视系统,负责拍摄火箭发射实况、大厅指挥等重要图像,从火箭点火的刹那到火箭上升阶段的关键场景,如实记录,高清传输,为指挥员提供可视化决策手段的同时,也为电视台提供高清的画面图像。54所技术人员沈玉、郭少康在现场保障了此次长八发射任务的顺利进行。

▲54所卫通部技术人员沈玉在现场进行技术保障
54所为文昌研制的地面通信IP网包含网络、网管、安全等三大系统,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数以千计的设备,在地面架设起一道道“信息传输大路”,并对地面通信设备的状态和通信链路进行监控,实现整个信息系统的通信安全。它与卫星通信系统共同构建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信息传输网络。据了解,54所承担了此次任务90%的通信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