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召开“我看建党百年新成就”、传承“载人航天”精神座谈会 | 学党史 · 航天日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网络通信研究院航天领域退休专家端坐一排,庄重的表情尽显对座谈交流的重视,恳切的言谈道出爱国爱党的深厚情怀。

党旗飘扬唱响“中国一定能”。回顾航天队伍成长的历程,航天领域退休专家王昌宝老人激动地说,“在基本技术装备都是由苏联引进的情况下,我们要有作为,就要克服很多困难,绕过各种障碍、磨难,这靠的是什么?”“这就要机制,也要协作。”“就是刻苦耐劳、互助合作、同心同德的精神”。
张允堂老人感恩地说:“今天很激动,我只想讲一点,我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
一直从事测控工作的姚奇松老人恳切地表示,“我国航天为什么能?一开始我们底子是很薄弱的,为什么能干成?还有疫情也是这样”,“那在于我国体制,在于共产党的领导,能够集中全国力量来做!” 发言的最后,姚老言辞切切:“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我们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我们就是要不断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
情真意切诉不尽拳拳爱国心。1965年便从事航天测控工程研制的刘明春,如今已年过八旬。他是我国最早的测控专家之一,先后多次参加洲际导弹、卫星、飞船试验任务。直到1994年开始担任载人航天工程S频段统一测控系统总设计师,正式与“神舟”号飞船结缘。
“像‘载人航天工程’这样的重大工程,遇上了,就是一辈子的荣幸!”回顾系统研制的从无到有,刘明春老人几分顽皮地说这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别说国内没有,就是国外也没啥人接触过。”
从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测控系统研制到担任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刘明春老人细细道来。脸上的风霜,眼底的光芒,说不尽心中的热爱。对航天事业的忠诚,已经融入网络通信研究院老专家们的血液里。
求真务实、永无止境,攀登科技进步峰。自力更生精神孕育了我国最初的航天精神,然而攀登科技进步的阶梯,既像高山又如巨澜,科研人员靠着艰苦奋斗、科学求实、敢于超越的精神 ,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路。
退休专家张汉三回忆蒋君章前来授课时的细节时说,“他看了问题之后,就开始计算,一步步算,算了9张纸,算出来。后来这个东西还被作为锁相环讲课的实例。”“那时候,我们在山沟里,条件很艰苦。因为第二天要讲课,蒋君章就头一天晚上用黑乎乎的纸画上要讲的内容,每次都是十几张,非常认真。大家学得也非常认真。”
从最初的测量到后来转入载人航天,涉足不同方向,不断突破、改变的张汉三说,“做不同系统、不同任务,要不停地学习,测控讲精度、强信号,而通信是弱信号、讲误码率,这中间都需要学习。”“要干到老、学到老,捡着熟的干没什么意思!”他们的求真求实、不断超越,铸就了后来人的奋进底气。
座谈会上,年过七八旬的老专家,接过了研究院幼儿园小朋友递过来的大大的花束。一边是为航天事业鞠躬尽瘁的老专家,一边是童心澄澈、未来辽阔的新生代,两种岁月状态的碰撞,令人动容。 “祝爷爷健康长寿!”“祝爷爷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这些新一代航天人的子女,拿着亲手制作的贺卡,用稚嫩的童音送上祝福。致敬来处,展望前路,这就是辈辈相传的航天精神的时代魅力,也是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撑。 “在座的几位,都是我的老师。”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退休专家刘云飞开口的第一句话,就向老专家们表达感谢。她相继担任我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地面系统的技术负责人,为“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一号”的成功飞行和我国航天测控技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为了此次座谈专程从贵州赶回来的刘云飞,既有见到老师们的喜悦,又有见到后辈们的欣慰。“我没有让老师们丢脸,我把接力棒接过来,又交出去,后面就是年轻人继续走下去,把几代航天人的奋斗接下去!” “我特别有紧迫感,想把技术教给年轻人。”测控专家陈建民说,“我一直在跟着老专家们学习,继承了航天人的光荣传统,干了事业,受了荣誉,也让我成为了中坚力量。”谈到技术的传承,他欣喜地说,“请老专家们放心,新的力量已经成长起来了。大家有机会可以到新乐看一看,我们几万面的天线放在一起,场面非常壮观!”谈到未来,陈建民说,“再过两年,我也要退休了,我很有紧迫感,想把技术教给年轻人。” “我们这一代接过来了,再把光荣传统传给下一代。”网络通信研究院5403所党委书记高京龙回忆说,“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刘老总的测控任务。”“老专家要求很严格,白天与我交流,晚上就整理,那时候都是手写,写得整整齐齐,对我做出来的东西也是一项项检查。”“年轻人在学习,老专家就不遗余力地教。我们问个问题,老专家就晚上在纸上一步一步地用公式推,严谨务实的作风令人钦佩。”新一代测控专家梁涛动情地说:“很庆幸成为载人航天的一分子,希望把认真的精神传给下一代。” 老专家和中青年专家讲述的过程,折射出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过程、载人航天精神赓续的过程和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深化的过程。 省委军民融合办副主任葛海程向老专家致以崇高敬意,他指出,老中青航天领域专家齐聚一堂,讲述航天故事,展现出科技工作者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展现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受教育和触动,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激励年轻一代要牢记历史,传承学习好老一辈精神;要勇于担当,传承强军兴军的发展重任;要牢固树立报国之志,争当航天强国建设的排头兵。 网络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原普代表院党委向老前辈、老专家对国家航天事业和研究院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老专家的事迹充分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的载人航天精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感悟网络通信研究院与党和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要把老专家们传下来的宝贵经验和伟大精神,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在载人航天等各项事业中创造新的辉煌。 航天军代室主任余敬东向在座的老专家表达敬意。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他表示,传承航天精神非常重要,辉煌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党的领导、专业精神和学习再学习的工作态度。聆听老专家的故事,是一次难得的再教育,要对标自身找差距,要拿稳手中接力棒,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不断传承、不断丰富,共创强国强军事业的崭新未来。 省融办、省科工系统单位代表、航天军代室同志,航天领域退休老专家、中青年技术专家,党群工作部、5403所、人力资源部、幼儿园儿童代表等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