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科技之光之暑期实践家属开放日活动 | 我为群众办实事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期,有这么一批中学生,怀揣科技梦想走进网络通信研究院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夏立创新工作室。这是航天部与天伺部联合开展的暑期实践家属开放日活动,邀请“小家属”们走进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了解父母从事的工作内容,感受科研工作的独特魅力。

夏立向学生们介绍,“现代科技使许多精密制造实现了自动化,但要实现超高精度的装配,离不开高技能工人的手工操作。甚至,一些个别部件旋转的频率和速度都是靠工人师傅们长期积淀形成的手感来确定的。用电钻、扳手、钳子确保装配零件实现合格率100%的军工品质。”
为实现精确装配,夏立说最重要的是“心静”,眼里、心里只有设备。拧螺丝时,屏住呼吸,手稍微重一点,会过紧,手的力量不够,达不到精度要求。“要反复测算,寻找零件的移动变形量,找到规律,就容易达到装配精度要求了。”在反复尝试中,他凭着多年积累的手感,寻找那无法言说的“偶遇”。也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手中装配的零件成为了自己的骄傲。

从参观生产现场到聆听工匠讲解,“小家属”们一路聚精会神,并积极互动,纷纷表示所谓的工匠精神并不是只有精益求精,而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态度,没有工匠精神,就不可能打造“金字招牌”的中国制造。并立志要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用之指导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通过参观学习,亲身经历科研过程,学生们知悉了父母工作的艰辛与乐趣,感受了科研工作的创新魅力,激发了学生们热爱科技、投身科技事业的伟大志向。希望这一颗萌芽的种子,真正把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根植于新一代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