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匠心独运成就“国之重器”
近日,河北工人报以《匠心独运成就“国之重器”——记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五十四所)夏立创新工作室》为题,报道了夏立创新工作室的优秀事迹。请看报道。
人们常说,最美不过五月天,因为五月是劳动者的季节。5月8日,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即五十四所研究所夏立创新工作室迎来了新的桂冠: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这是继去年被命名为“河北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后,又获得的一项殊荣。 由2018“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网络通信研究院高技能带头人夏立领军的夏立创新工作室,近年来吸引和聚集了一批技术技能人才,承担多项国家级创新课题或攻关项目,为打造“国之重器”、推动国防科技高质量发展做出突出贡献,鲜活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16字工匠精神:执著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汇聚工匠人才 在创新创效中挥洒“中国智慧” 在中国航天这一跨世纪国家重点系统工程中,每一个细节都充盈着感天动地的“中国智慧”。而通信天线是通信领域中的重要装备,机载、星载通信天线又是该领域中最精密、最复杂的设备,夏立创新工作室的成立愿景和攻关目标就是攻克通信天线制造工艺技术的一道道难关。 “大国工匠”是从“青年小匠”成长起来的。作为网络通信研究院的钳工、高级技师和航空、航天通信天线装配责任人,夏立于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天线制造工作,先后参与北斗工程、FAST500米“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上海天文台65米“天马”射电望远镜、嫦娥四号工程、汶川抗震救灾装备、海军装备、国庆阅兵、无人机系列项目等众多国家级重大工程并出色完成装配任务,先后获得中国电科首届高技能带头人、全国技术能手、河北省金牌工人、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军工大工匠、2018“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等诸多殊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6年10月,他领衔成立夏立创新工作室。 专业的工作需要专业的团队来做。夏立创新工作室坚持“弘扬军工工匠精神,担负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秉承“勤学习、精操作、懂工艺、会设计、一人多能”的宗旨,依照二元制运行管理模式,整合技术、人力资源,做到信息共享、技术支持、经验交流,为创新工作室解决技术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供有力保障;梳理完成机载、星载产品的27项管理类和15项技术类规范,同时利用工作室平台优势,通过师徒“传帮带”传授绝技绝活,变一人经验为多人能力;积极开展技术交流,邀请研发室资深专家、质量师现场授课;安排优秀团队走出去开阔眼界,有2名成员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和科技部组织的高技能领军人才赴德国、日本培训,有效提升了团队成员技能素质水平和制造室科研生产能力,逐步形成一支团结高效、善于攻关创新、勇于拼搏奉献的综合性团队,在打造“大国重器”的道路上尽情挥洒“中国智慧”。 ■追求匠心极致 在大国重器上彰显“中国精度” 工匠精神就是把普通岗位的事情做到极致。作为研究型技能实践团队,夏立创新工作室持续跟踪研究通信天线装配技术,围绕本单位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展开革新、创新、新工艺推广等活动,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征程中一次次提升着“中国精度”。 精益求精,臻于至善。夏立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专攻小型精密天线加工制造研究,针对机载、星载通信天线的制造工艺技术特点进行研究,解决了1.2米天线旋压面精度低,以及翻边后天线面变形的问题;探索解决了机载天线电动装配钢丝螺套技术,并在批量化机载天线装配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五十四所在高精度机载、星载装配领域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优质的条件。 精雕细琢,玉汝于成。近年来,被誉为“在刀尖上跳舞”的夏立创新工作室通过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持续跟踪研究通信天线装配技术,群策群力、集体攻关,在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天线主反射面单元制造及安装项目中解决了工程中关键部件面板的制造和装配中的工艺难题,先后突破了异形薄壁馈源无膜具焊接制造技术、机载天线无应力装配工艺、双曲面主副面定位工艺、粘接工艺,高精度半柔性天线座架分体成型装配工艺等多项技术难题,并逐步形成独有的加工特色。 追求匠心极致,方显大国工匠本色。夏立创新工作室凭借专注与坚守,不断追求完美品质,在小型通信天线装配组织模式上积极探索,完成首条小型高精度天线流水线,为国家、军方提供了优质的通信产品。2020年,创新工作室成果参加所级五小活动并进入12强,2人获得天伺部钳工技能竞赛一等奖,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中国精度”故事。 ■勇于担当奉献 在刻苦攻关中点亮“中国智造” 2020年10月1日,由省总工会、河北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联合推出“大学习”空中课堂栏目,“引领职工思想,唱响劳动之歌!今天走进直播间的领学人,是来自中国电科五十四所的‘大国工匠’——夏立。”随着主持人的开场白,五十四所夏立创新工作室的领军人结合亲身经历,和听众一起学习了习近平关于“工匠精神”讲话的体会。同年,夏立还参加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的“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学习平台”在线授课,彰显了“大国工匠”以匠心点亮“中国智造”、成就“国之重器”的时代风采,获得广泛好评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感谢信。 收获是对耕耘的最好诠释。夏立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研究各型通信天线的装配工艺和预研工作,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创新课题或攻关项目,先后参与完成北斗工程、上海天文台65米“天马”射电望远镜、国庆阅兵、无人机系列项目等国家级及军方重点项目300余项和多项国际军贸项目,尤其是国家应急通信指挥车在国家抗震救灾工作中,有效保障了通信畅通有效。其中,创新工作室员工参与的FAST500米“中国天眼”天线制造团队获得2018年度河北工人先锋号称号,团队成员创新成果方案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技术成果二等奖和第五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上海天文台65米“天马”射电望远镜获得上海市建设工程金属结构《金刚奖》一等奖,并在国家探月嫦娥3号试验中获总体单位嘉奖。